混在三国当谋士 作者:放鸽子(上)【完结】(34)

2019-01-26  作者|标签:放鸽子(上)

  诸葛亮那头暂且不论,来日方长,重点是徐庶本身也是不可多得的高贤,对看上眼的主公忠心耿耿,一旦对了他脾性,下了决心效忠,就是妥妥的一辈子的事情,哪怕旁人对他再好也打动不了他,十足的性情中人,连求才若渴的曹操费尽心思捉来他的母亲做要挟,落到最后也只灰头土脸得了个摆设,不得不认栽。

  燕清的心思迅速活络起来,一点不着急与张辽会和了,他虽一手拿着热乎乎的包子,身上的衣袍也不甚洁净,却别有一种放荡不羁的名士风范,边走边和颜悦色地与两人攀谈,不一会儿就平辈论交起来。

  穿越前的燕清于交际方面便是当之无愧的能人,深谙投其所好的诀窍,为人处世上堪称八面玲珑,长袖善舞,鲜少树敌。穿越后更是多了先知的优势,轻易将善交广结的才能发挥到了极致。

  稍微夸张点说,只要他愿意,对各位名士名将的脾性都了若指掌的他完全能做到让每个人都与他相谈甚欢,有相见恨晚之感。

  且不说本就欣赏极燕清为人与才干的崔钧被他迷人谈吐所深深吸引,连起先置身度外,很是沉默寡言的徐庶也渐渐被打开了话匣子,一甩矜持,越发滔滔不绝、畅所欲言起来。

  崔钧乐见欣赏的两人交好,见临近正午,干脆趁热打铁,主动提出道:“若重光不嫌,不妨与元直一同来钧宅中细叙,虽无什么美酒佳肴,也有清酒香茶几盏,不如就容吾设宴款待一回?”

  徐庶也连声叫好,与他交情至厚的崔钧都不由得笑骂他一句:“往日吾邀元直十次,也不见得见一次影儿,这回却不请自来!”

  徐庶但笑不语,权当默认了,崔钧无奈地摇了摇头:“好哇好,好一个刚正不阿的元直兄!”

  燕清笑道:“今有二位如此盛情,清便却之不恭了。”

  自是求之不得,欣然前去。

  崔钧于弘农的住宅虽不恢宏富丽,内里却别有洞天,边廊庭院皆都别致,一看就是经过主人极用心思去布置的。燕清于建筑一道或多或少有些心得,并不似其他被崔钧邀请来的宾客般一昧地赞不绝口,而是有意无意地就其最得意的精妙之处点评一二,倒更让崔钧觉得通体舒泰了。

  说是只有清酒小菜,可崔钧一来出自博陵崔氏,是实打实的名门世家之后,二来高居西河太守之位,怎容得款待心中不可多得的贵客时露半点拙态?珍馐美酿如流水般送上桌台,燕清与徐庶也荣辱不惊,从容接纳,更让好广结英豪的崔钧看着欢喜。

  他哪里知道自己其实引狼入室,请了个于坑蒙拐骗一道得心应手的挖墙脚狂魔回来。

  酒过三巡,当崔钧问起燕清怎会孤身一人在此时,燕清面露难色:“不瞒二位,清此时之所以身在此处,却是意外所导致的,原有要务在身,不好停留久了,怕要辜负盛情。”

  “竟然如此。”崔钧深感遗憾地顿了顿,知涉及到吕布军中事宜,交浅言深乃君子之交的大忌,不好细问,只同情道:“难怪钧见重光衣裳有损,莫非是遇上境外流窜的匪徒了?”

  燕清苦笑:“清不慎深入敌后,侥幸有几分自保之力,搏其轻敌之心自虎口脱险,下回就不见得有这运气了。”

  徐庶不由得有又将他从头到足打量一番,更觉得他对自己胃口,不吝欣赏道:“不想重光也是个仗剑行侠的脾性。”

  腰间别着吕布亲赠的宝剑,其实平日只会几下好看的招式练来强身健体顺便装逼,危急关头更多是拿来当丢“杀”牌时的掩护,燕清听徐庶这货真价实的前剑客赞扬,半点不红脸道:“雕虫小技尔,叫元直谬赞了。”

  徐庶皱眉:“官军久无作为,任其在外肆虐,对来往商贾行人谋财害命,”他长叹一声,不由自主地将手搭上了久不曾用的腰间佩剑,心下怆然,唯有感叹:“此为乱世之民之共不幸哉!”

  崔钧却察觉到些微端倪,试探道:“难不成重光之责,却落在了这些匪盗身上?”

  燕清颔首,眼都不眨地开始了他所擅长的信口开河:“正是。我家主公恨扰民之蝗贼久矣,此去述职途中,也有一道除暴安良之心,只是清忧心此举有越俎代庖之嫌,卖力作为反糟了妒恨,便自告奋勇先来打探一番。”

  崔钧微微蹙眉,无声地呷了呷嘴,想说些什么,终究是按捺住了没有开口。

  作为曾经伐董未遂的联盟一员,他虽与吕布正面交锋的是一次都没有过的,但此人凭万夫不当的虓虎之勇,于虎牢关与三英一战尚且毫发无伤,全身而退的威风已名震天下,与此同时,他见利忘义、屡次背主的反复无常也广为流传。

  与他极佩服的燕清口中所言那胸有忧国忧民之心,身怀英奇之略的英伟认知相去甚远。

  究竟是那些传言在刻意歪曲事实,还是有大功于陛下、惊才绝艳、风采翩翩的燕清在信口开河呢?

  崔钧不自觉地隐约偏向了前者。

  “将军爱民如子固然值得称道,可先生之虑亦非多余,据福所观,疑此地官匪有勾结合污之相,是当慎重行事,暂且避嫌。”连他都如此,徐庶更是听得连连点头,惋惜地提出了中肯意见。

  他自然也深恨为祸朝政、叫民不聊生的恶贼董卓,年初深受其苦的他,在忍无可忍下为避祸才远离中州,随同乡前往荆州。

  对吕布此人唯利是图、轻狡反复的品质,他虽有耳闻,却始终保留了看法。毕竟他不是个纯粹的文人,做剑客时行侠仗义,却也令得自己名声有污,知好事者颠倒黑白的功力有多深厚,只恨他有勇不仁,为虎作伥。结果近来又听说吕布实乃蛰伏于淫威下的忠烈,紧急关头不但当庭怒斩了丧心病狂至袭圣的董卓,又以雷霆手段镇压了助纣为虐的残党,对他印象便大有好转,是以燕清这通胡说八道,他不至于全然相信,倒也不怎怀疑。

  燕清如玉般莹润白皙的双颊已然微醺,闻言叹道:“果真如此!看来清此行注定要无功而返了。”

  “未能亲眼目睹将军为民除害的英姿,亦为大憾也。”徐庶与崔钧同感扼腕,与燕清推杯换盏一通,徐庶忽问:“福有一问,不知重光可愿解答。”

  燕清心知戏肉来了,眸底清明,哪有半点真正醉意——开玩笑,现代的白干儿都轻易放不倒他,更何况是一些个纯度颇低的酒水——不慌不忙地放下酒樽:“元直但问无妨。”

  

  第21章 有心无心

  

  徐庶果然未辜负燕清期待,开门见山曰:“重光身怀经天纬地之才,世间罕有人可比肩,堪为王佐之大贤,为何屈身于一声名狼藉之武夫?”

  说白了,就是卿本佳人,缘何眼瞎?

  崔钧身上的醉意顿时都被徐庶这话给吓没了,生怕燕清勃然大怒、拂袖而去,忙出来打圆场道:“元直不胜酒力,才不慎口出狂语,还望重光莫怪。”

  “州平莫忧,此为友聚,又有何说不得的?”

  燕清的反应却非常平静。

  崔钧见他未有计较徐庶出言不逊之意,心下略安,却不知眼前这个道貌岸然的心机表早就乐开了。

  燕清读过演义中徐庶向刘备自荐时的那番话,知他那通过建议刘备赠妨主之马予仇家,好将祸事东引,来测试刘备是否真如民谣中所传唱的那般仁德的把戏。徐庶现既然愿意亲自探探虚实,就代表他有些意动,只要过了这关,回头就顺遂许多,哪里会感到不快,浅笑道:“若此言出自旁人之口,清只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惫于费些唇舌解释。然元直心直口快,清自当坦诚相告。”

  徐庶不顾崔钧劝阻,接道:“福愿闻其详。”

  燕清慢条斯理地抿了口酒,不答反问道:“依元直所见,何为仁德?”

  徐庶不慌不忙,以先秦史籍《周书》上的释义作答:“当叫生无乏用,死无传尸。”

  燕清微微一笑,开始扯虎皮拉大旗,用此时尚未出现的《后汉书》里话来作回敬:“清却认为,仁德远不局限于此。仁者,亦具德也,当进柔良,退贪残,奉时令。所以助仁德,顺昊天,致和气、利黎民者也。”

  见徐庶凝眉细思,燕清趁热打铁,继续胡扯八道:“董仲颖狼戾贼忍,残虐干政,死不足惜,然亦非生来如此。其曾于边远英豪义气、抗击羌骑胡兵,又自乱兵中护尚年幼的圣上与先帝,为一方人杰乘风直上,受朝廷封赏。吾主常悔恨己识人不清,错信同乡李肃之巧言令色,不慎认贼作父,后虽渐渐明了,然董贼势力如日中天,轻举妄动无异于以卵击石。他纵不惜躯命,然事一日不成,陛下便多沉沦于水深火热一日,只得蛰伏至今,再冒天下之大不韪之弑父之名将其血刃。却如何唯怪他一人昏庸受那老奸巨猾之恶贼蒙骗?”

  这话说得大胆,甚至有非议朝政之嫌,却颇合徐庶心意。

  燕清见他微有意动,稍稍酝酿了下情绪,铿锵有力地做了个总结:“今广厦将倾,山峦即覆,然有一人,凭一己之力欲剿董贼,忍辱负重;为利黎民,处身自苦;为主尽瘁,不恃丰功;气胜华岳,义出肺腑。既不辞劳苦,又不争荣辱,贫贱富贵皆能安然处之,赴汤蹈火亦在所不惜。山流水转,唯磐石不移。如此高风亮节,清又非生了一双不知辨析的浑浊鱼目,有幸得其主,乃洪福。不过区区骂名尔,纵有千夫所指,主公尚且坦然背得,清不过侥幸得点轻才微智,一不足为道之人,又如何背不得?”

  他说得慷慨激昂,徐庶与崔钧也听得心潮澎湃,恍然间心驰神往。

  崔钧不禁拍案叫绝,心有戚戚道:“不料吕将军实乃叫尔等望尘莫及之伟丈夫,当世之英雄,堪为天下表率也!钧愧极,非有重光点破,方才如梦触觉,活这数十载,始终不知己身有眼如盲,错将麒麟作庸马,差豪杰多矣!”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4/19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