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变地主【完结】(3)

2019-06-09  作者|标签:


这个他不知道的朝代,一两银子可以换一千文。这样他在肉摊这里就花去了七百六十五文钱,差不多快一两了。村子里的人家,一两银子可以用上大半年,这还是家境好点的村民。更穷的,一年都用不到一两银子。
买好肉,卫乐又去买菜,都是村子里比较少种的蔬菜,至于村民们有种的他已经跟几户人家预定了,等他回去就会有人送到新家。
买好菜,他又去杂货店买调料。但是古代的调料还相对比较少,只有几样常见的。齐乐皱了下眉,直接奔向药铺,别的不说这卤料是一定要凑齐的。他很喜欢吃卤味,再配上一点小酒,那就更美妙啦~~~
等出了镇子,在牛车上一算,哇塞,他今天就花了一千三百文,其中肉和调料最贵。
啧啧啧,这钱啊还真是不经花。好在今天东西买得多,好长一段时间都不用再买了。不过再一想,新家里什么都缺,花的银子只会更多,齐乐一瞬间胃疼。银子啊银子,为什么你永远都是花的比挣得多?
齐乐一回来,里正大婶就带着好几个婶子过来帮忙,还有几个大小伙子帮着摆桌椅。
把几十斤肉拿出来,里正大婶她们笑开了花。哎哟,今天他们可是有口福了。
家里碗不够,都是跟村子里的人借的,每家的碗上都打上了记号,卫乐还用笔在纸上记了下来,生怕弄错了,回头几家吵架。
卫乐自己是不会写毛笔记,但架不住原主会啊!再加上他这几个月天天练习,笔迹和原主已有八成相似,相信再练几个月,应该就和原主差不多了。虽然原主是个只会读死书的人,但人家这一手毛笔字啊,哪怕是卫乐这个不懂行的人都能看得出来,很是不错。
既然有这样的基础,他当然不能放弃了。每天都会抽空练几张大字。新家的书房就是这样来的,里面布置的比起卧室也是丝毫不差,还弄了一个炕,冬天冷的时候也可以坐在炕上练字。
来吃席的人家除了少数极品外,基本上都会带点东西。比如几把菜,一块布,几个鸡蛋或是几文钱,只要是他们的心意,卫乐都不嫌弃。
但是那几家极品嘛~~哪怕你做个样子,随便拿把菜也行啊,反正菜在乡下也不值钱,可对方就这样空着手来了,还拖家带口的。
而村子里的一般都是当家人来,哪里像他们这样,一大家子全来,没看到里正和几位族老的脸都黑了吗?
卫乐见状,挑了挑眉。这几家人要记住了,以后还是少来往或者说有多远绕多远。
吃剩下的菜,卫乐都让村民们分分带回去,他有点小洁癖,不太喜欢吃人家吃剩下的。而村民们则没有这个顾及,一个个分了起来,你一碗我一碗的带走。有了这么多菜,家里的老人孩子可以吃上几天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秀才变地主》作者:鬼屋

文案

一穿来就分家,迷迷糊糊揣着一万两银票走出了侯府大门。
幸好原主还算争气,考了个秀才,让他不用交税,也不用服徭役。
虽然原主是个秀才,但无奈他对古文实在没有兴趣,当官肯定是不行,那就做个快乐的小地主吧!
但是当地主秀才遇上兵,谁又能说得清?

内容标签: 种田文
搜索关键字:主角:卫乐、易锋


编辑评价

一穿来就分家,迷迷糊糊揣着一万两银票走出了侯府大门。幸好原主还算争气,考了个秀才,让他不用交税,也不用服徭役。虽然原主是个秀才,但无奈他对古文实在没有兴趣,当官肯定是不行,那就做个快乐的小地主吧!但是当地主秀才遇上兵,谁又能说得清?作者文笔细腻自然,将原主从秀才成为一个无忧无虑小地主的奋斗之路的点滴写的生动盎然。虽远离侯门富贵,却也脱离复杂斗争。其次文中对于古代日常细节的描述非常到位,通篇充满古朴的生活气息,令读者如同置身其中

第1章

卫乐拎着一个小包袱站在侯府大门口,一阵风吹过,他不由的缩了缩脖子,有点冷了啊~~
说实话,他到现在还没有搞清楚状况,这倒底是怎么回事呢?敲了敲头,搜了搜原主的记忆,卫乐才弄清楚原由。
说白了就是一个庶子被嫡母变相的赶出了家门,好在不是净身出户,怎么也给了一万两银子。但和侯府庞大的家业比起来,这一万两银子不过是毛毛雨,侯府一两个月的开销都差不多比他分的这点银子要多。
而原主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活活被气死,在他断气的那一刹那,让同样姓卫名乐的他顶了身份。
就在自己迷糊的时候,他就这样被赶出家门,好在包袱里还有原主几年来存的月例银子,也不多就两、三百银。做为一个侯府庶子,这点银子简直不够看,怪不得帮他收拾东西的嬷嬷没贪污掉,估计也是瞧不上这点银子。
算啦,原主都挂了。他又不是原主,再生气又有什么用呢?好歹还有一万两银子。他自己也不是什么有大野心的人,穿越前就是个农夫山田有点甜的人,现在更不用说了。
他根据记忆,找了辆马车离京。京城物价太贵,他这点银子虽然做普通百姓可以衣食无忧一辈子。但京城的王公贵族也很多,他一个小小的侯府庶子,还是被变相赶出家门的那种,就不要在这里安居乐业了,搞不好哪天不小心就撞到某个纨绔子弟手中,到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比起原主不食人间烟火,要不是中了个不上不小的秀才,估计连这一万辆银子都没有。但卫乐却是个人精了,打小在街上混,虽然算不上坏人,但也不能说他是好人。只是家中一直很穷,小时候更是和爷爷奶奶生活。
爷爷是个赤脚大夫,靠着采草药打猎换来的钱养大了他,让他好歹读完了高中。
可惜的是,就在他高中毕业那年,爷爷奶奶相继去世,他也没能继续完成学业,此后就一直在街上混,偶尔打点零工,结果就活到了二十二岁,难得做一次好事,救了个在马路上捡球的小孩,然后就被车撞来了古代。
得之不易的第二次生命让卫乐决定以后生活还是不要太混了,好歹有个固定的家,以后找个媳妇生几个娃。但他又不是原主,不想和京城里的侯府扯上关系,于是直接来到几百里之外的小县城,在小县城所属的某个小镇外的村子落了户。
顺便买了二十亩田地。
上等田一亩十二两,二十亩就是二百四十两,在衙门上好契,拿着地契乐呵呵的回到村子。
他买了一户搬离村子的人户的老房子,不大也就两间屋子,一间是堂屋和厨房,一间是卧室,后面还搭了个茅房。
再加上一个小院子,总共只花了二两银子。
但这只是卫乐暂时住的地方,他手上怎么说也有点银子,不至于住这么差,遇到下雨天还要漏雨的房子。
他看了看四周,发现就在左边,有一块挺大的空地。因为这家人是住在山脚下,离村子有点远,所以空地还是很大的。这块空地还连着一个小山坡,山坡上有些果树和竹林。
里正你看,我就打算连着这山坡一起买下来,到时候在山坡上种点小菜,这样离家也近。
卫乐去找里正,让他为自己划地盘,顺便兼职办契。
行,卫秀才既然看上这里,我明天就去镇上办。反正这边也没什么人,也不会有啥纠纷。
里正看了看,这块地确实也算不上什么好地,拿来建房子也合适。
他们村有点偏,以前从没有一个秀才,自从卫秀才落户在他们村,他们村的人走出去腰杆也挺直了不少。卫秀才可是说了,农闲时,他可以教村子里的娃们认点字,让他们不至于做个睁眼瞎。
这可让里正和村民们高兴坏了,一个个听说卫秀才要建房子,全都自发来帮忙,也不要工钱,只是希望卫秀才多教自己的娃识几个字。
看着这些穷苦老实的村民,卫乐摇头叹息。古代的农民啊~~
不过既然答应了,卫乐自然不会失言。在建房子的时候,特意在靠近院子的大门两侧建了两间屋子,打了课桌等,到时他会在这里给孩子们上课。
卫乐的新家采用的是老北京式的四合院,他建了三进。想着以后娶了媳妇多生几个娃,要是现在建小了,以后还要扩建,挺麻烦的,还不如一次性到位。
于是直接建了个三进的院子,一进是正面是三间屋子,中间是堂屋,两边一间屋子做书房,一间用来吃饭。
靠餐厅的那间屋子是厨房和柴房,在它的隔壁是储物室和浴室加厕所。另一边是三间厢房,卫乐打算把它们当成是客房,毕竟家里来客总不能让他们去后面两进睡觉吧!
院子的中间有一口井,井边他打算建一个葡萄架,下面摆上石桌石凳,夏天的时候靠着井口,又有葡萄架子挡太阳,坐在这里乘凉再是舒爽不过了。
二进是他和以后的媳妇住的地方,中间照样是三大间,只是卫乐直接把三间改成了套房。有厅,有卧室,有澡房和厕所,类似于现代的一室一厅一卫。
说到厕所和澡房,卫乐直接让人烧了管子埋在地下,接到外面专门用来堆积农家肥的大坑里。又在里面铺了瓷砖主,不管是洗澡还是上厕所都很方便,不用担心水把地上打湿,也不担心茅厕里臭不可闻了。
说实在的,习惯了现代生活,让他去蹲古代的茅厕,卫乐觉得他完全无法习惯。既然有银子,当然要让自己过的舒服啦!
二进院子两边也有厢房,里面有厕所和浴室,为此这几间厢房都建造的比普通屋子要大上不少,这是卫乐给孩子们留的,让他们在七岁以前和父母住在一个院子里,等八岁以后就可以搬到后面的院子里啦!
最后一进的院子,卫乐也进行了改造。起码每间屋子都有厕所和浴室,不用提心大冬天的往外面跑,到时生病就不好了。古代的医疗这么差,连小病都能要人命。
然后就是屋子里的摆设,有炕,有木床,有柜子,有书桌、书架等,配备都很齐全。当然料子不可能跟侯府比,都是普通木料。但对卫乐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别看这些木料普通,要搁在现代,实木家具也是很贵的好吧!
至于为什么有了床还要有炕,卫乐能说是因为怕冷吗?他待的这地方靠近北方,冬天也是会下雪的。没炕还不冷死人啊?所以必须要有炕。冬天睡炕上,夏天就睡床。
反正爷有钱,爷就是任性,怕啥!
就连几个院子里也都铺上了青砖,这样就不怕下雨在自己家弄脏鞋了。
然后整个院子花了两个月才建完,卫乐好几百两银子也花了出去。他还给每个前来帮忙的村民割了几斤肉,再加上两斤红糖和两包点心做谢礼。
喜的这些村民们个个都说卫乐好,本来他们来帮忙就是为了自家孩子,想让他们多识几个字。没想到现在还有肉、糖和点心拿,卫秀才真是太客气了。
村民们提着肉离开,而卫乐则是走在这三进大院子里,细细欣赏自己的新家。因为搬家还需要请客,所以正式入住是在明天。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