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冰——企鹅船长在北极【完结】(13)

2019-06-08  作者|标签:企鹅船长在北极

他当时刚和一个女朋友分手,于是毫无迟疑地选择了前者:至少这样我们父子之间还能多一点共同话题,或者,你不那么容易把我从吃蹭饭的公寓里撵出去。

他大学期间就开始渗入美国人在欧洲编织的情报网,学习怎么在上面当一只小蜘蛛。最初是在办公室里扫地倒茶水,打字送文件。偶尔当当“猫咪”,去各个使馆或线人联系点收取他们拍摄的绝密资料胶卷或文件。谁都不会怀疑一个看上去不到十五岁,女孩一样清秀的少年。后来便是同任何一个普通的新人那样出外勤,抱着AU-90狙击枪在某座建筑顶楼趴三天三夜,只为了开一枪将某个华约军事领导人或者难缠的克格勃官员的脑袋从肩膀上撸下来。再后来就发展了自己的线人,编起了颇具规模的私人情报网。直到目前为止一切顺利,只待着老家伙早点干够了这份工作回到本土养老退休,他就可以顺手将一大半权力和关系接过来。

姜黄色头发的高个子伸手到后腰摸了摸。阿历克斯立刻反应到这家伙带着枪,肯定是想要在一个僻静点的角落里把他结果掉。无论是马卡洛夫系列还是维克托,子弹打在身上总不是那么舒服的事情。他在路边报摊上买了一份报纸夹在腋下,眼睛余光打量着街道,快步走进了拐角处一座东正教礼拜堂。

九.

“醒醒,我们到了。”马什揉了揉菲利克斯的头发,一手扯着他的胳膊将他从火车座椅上拖起来。“下车,我去打一个电话。”

他们七拐八绕终于来到了波兹南。一路多亏中情局资深特工的丰富经验和敏锐直觉,幸而有惊无险。菲利克斯已经不觉得害怕了,他早已经在这个大漩涡里转晕了头。还好他知道他的终点在哪里,大约什么时候能到——他们会在波兹南呆三天,然后从卢布斯基省的思韦伯顿越境到民主德国境内。早已伪造好的柏林墙护照会向东德过境管理处说明他们是一对越境探亲的父子,一到归于联邦德国的西柏林,立刻会被送上穿梭机飞到伦敦。威廉姆。布什先生早已在那里准备好了一场面向西方的记者招待会,自己像一只玩具狗那样和官僚们照完相之后就立刻会被空投到华盛顿,等着更多的官僚来开会,解决处理这个问题。他们当然不需要一个东欧裔的年轻人,但麻烦就在于这个年轻人是一个让他们自感丢了脸的同样没有什么用的人的唯一直系亲属。于是,马什对他解释。或许在最好的一种情况中,他会被扔进一所所谓的名牌大学去混一个文凭,然后在政府的一个闲职上接着混一辈子。

事实就是这样,不过咱们总该往好处想想。中年人耸了耸肩。如果可能,今年圣诞节我可以请一次假。我们在马里兰州的蒙哥马利郡有所不错的房子,我们可以把它像从前那样,在圣诞节里里外外挂满彩灯和玩具糖果。

——像我妻子还在,儿子还小的时候那样子。他更用力地耸耸肩膀。

“阿历克斯应该已经到了。如果在车站信件收管处有他给我们发来的电报,”中年人一手拉着菲利克斯的手肘,一手将车票递给出站口的检票员。“我就去给比尔打个电话,让他准备好下一段路。计划可能会有改变,这里是我们的第二个兔子窝。”

“今天是圣安德烈节前夜。”菲利克斯双手拎着他们的行李箱,阿历克斯给他缠上的那条围巾太厚了,捂在脸上一阵燥热。(作者注,圣安德烈是耶稣十二门徒之一,被钉在X型十字架上处死。他的纪念日在每年11月30日,在前夜年轻人通常请年老的巫婆术士算命)

“什么圣安德烈节?——啊。我都忘了。”马什右手仍然牢牢抓住年轻人,似乎生怕他被人群挤走了。“不过我们似乎没法怎么过了,——你过来帮我找找,阿历克斯的署名是艾伦。阿隆,应该放在第一排——”

“没有。”菲利克斯来回翻了几遍那些红蓝双色印花边的信封。“我不会看错的,我在大学图书馆当过管理员。”

“那就很正常,出问题了。”马什看了看手表。“火车没有晚点,那就是他被鬼缠上了。我去给比尔打电话,他会来接你——你懂法语吧?他只会法语和英语,那点子蹩脚阿拉伯语忽略不计。”

“Bonjour,到此为止。”菲利克斯摇摇头。“我在高中里学了两年英语,估计能对付几句。”

“没关系,反正他也不用和你聊天。”马什从口袋里摸出两个五卢布硬币。“——反正今天是圣安德烈节,让老妖怪爬出他的沼泽给你算个命吧。要是我们能顺利跑出去,头像向上。”

他把硬币抛向空中,右手猛地将它拍在菲利克斯的手心里。连看都不看地转过脸去,继续翻找着硬币准备去公用电话亭。菲利克斯紧张地攥紧了拳头,他不敢往里看。只是更加用力地拽住了中年人的手臂, 直到他用法语打完电话。

他终于忍不住将拳头松开一丝细缝,眯起一只眼睛向里面看去。银光闪闪的列宁头像看着他,表情严肃。

这是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科诺申捷夫来到人民安全事务委员会的第三个年头。按他自己的标准,可谓“见多识广”。他见过各种各样的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联邦德国人,或许还有几个加拿大人,并且杀死或参与杀死过其中的一些。当年在401学校里,那个从卫国战争战场上爬下来的老家伙对一个班的菜鸟新兵第一句话就是:不要相信你的枪,它们有时候并不是最好的武器。

在城市里尤其如此。他试用过很多枪械,勃朗宁、史密斯。维森、柯尔特、伯雷塔,甚至中国产的五六式、六四式和日本产的南部十四式。但出于一个爱国的俄罗斯人的固有习惯,他还是最喜欢用二战时期就装备军队的马卡洛夫军用手枪。经过技术处改良的火药配方和更加沉重的7.62mm口径合金弹头可以让子弹在预计轨道上飞行的距离更远,威力更大。但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在于配套这种手枪的消音器始终效果奇差,装上消音器之后反而像套上了一个共振腔,发出在铁皮汽油桶里敲定音鼓般沉闷又刺耳的声音。远远达不到他们的美国同行喜欢用的柯尔特,子弹出膛时候的声音仿佛只是开了一瓶香槟。技术处的人向上打了报告要求增派更高端的技术人员解决这个问题,那几张可怜的纸恐怕早已淹没在了苏联官僚体系文件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3/3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