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为官路 作者:瑞纱(三)【完结】(44)

2019-05-20  作者|标签:瑞纱 重生 情有独钟 种田文 生子

  铲雪而已,不算什么活!

  等到傍晚,清了一天街道的三十来人,手里都拿上了官兵发的十五个铜板。

  于是老百姓们疯狂了,纷纷涌去报名点,想立刻报名,负责签字的士兵,手都写软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无数个青壮年从各个地方涌出来,干的热火朝天。

  朝廷能提供的工具不多,部分人都是自己找的工具,或是铲子农具,有些人直接不知从哪找来木棍,直接用此做活。

  人多力量大,没几天,晋江城的大街小巷都被清理干净。得了银钱的百姓们,底气足了,笑容就多了,看着精气神都不一样。

  曾经空旷安静了很久的晋江城慢慢恢复生气。

  巷子口有小孩子出来玩闹了,大街上,有百姓出来走动了。

  一些商铺也开始开门营业了,虽然还没什么生意,但是整个城内,热闹了起来。

  叶君书等人看到这样的变化,打从心里高兴。

  从一座死城变成现在这样有活力的城,真不容易啊!

  万兴昌对叶君书赞赏不已,“年轻人,就是脑子活!这一举动,就将城内的气氛恢复过来了!甚好!我一定会在奏折秉明,记你一份功劳!”

  “大人谬赞,下官只是提供了个思路,具体的全仰仗在座各位大人的配合协作,若说功劳,自然是众位大人劳苦功高。”

  他们这些官员还没有上奏折直达天听的权利,只有万兴昌写的奏折才会送到泰安帝案前。

  所以明面上,他们在这边的功过,都靠万兴昌提报,至于暗地里,泰安帝有没有其他探子,谁知道呢。

  众位大人对叶君书不将功劳揽自个儿身上的做法十分熨帖,纷纷说起叶君书的好话。

  叶君书自然谦虚不已。

  邓鸿远心中自然愤愤不平,真是什么好处都让叶君书得了,他做得也不差,怎么就没人夸他呢?

  邓鸿远想到自己为大皇子在百姓面前刷足了好感,心情顿时由y-in转晴。

  做得再好有什么用,到时候在大皇子面前,他才是做得最好的那个,届时,大皇子最倚重的人就是他了!

第152章 第一百五十二章

  新年无论在哪个时代, 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辞旧迎新,亲人团聚……

  如今眼看就要过年了,他人还在异地他乡……

  叶君书来这里那么多年, 还是第一次没和家里的孩子们过新年。

  哪怕他已经是个成年人, 每每想起这个事, 心里都很不是滋味,由此可以想象,留守在家的孩子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前段时间一直在忙着正事,现在所有事情都已步入正轨, 叶君书刚好抽出时间,和李玙去附近的州城逛逛, 买点特产送回上京去。

  因相隔太远,叶君书还以为要年后才能和孩子们联系,差点犯了相思病,没想到李玙这边有特殊渠道, 他可以帮忙,叶君书可以写信回京,还可以托送东西。

  叶君书怕麻烦李玙,不过李玙反安慰他:“没关系,我也要寄些东西回京, 顺道一起了。”

  叶君书听了这话,才放下心。

  寄信的话几天就可以到了,东西寄送的话要晚点, 叶君书便写了几封信回去,厚厚的一封是写给孩子们的,另一封是写给余茂林的。

  他拜托余茂林帮忙看看孩子,只有他才信得过。

  晋江城的隔壁州城,说远不远,快马加鞭过去也要差不多一个白天的时间,离过年还有五六天的时间,够一趟来回,叶君书便和李玙去走一趟。

  如果不是晋江这般满目苍夷,什么都已没有,百废待兴。

  否则他们也不会大老远跑去其他地方。

  隔壁州城是永城,同是一个管辖的州城,和晋江想比,是天壤之别,这里很繁华热闹,走在街上的百姓衣衫整洁,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而且临近年关,基本家家户户拖家带口的出来买东西,一眼望去,人都是一波一波的。

  叶君书和李玙找了个大客栈,开了两间房准备留宿两晚,顺便将马匹寄放在客栈。

  他们来到永城时,已经是傍晚,就在客栈附近溜达了会儿,然后就回客栈休息了。

  客栈的灯笼已经高高亮起,不说高朋满座,也很热闹。

  叶君书和李玙坐在二楼临窗的座位上,等着招牌菜上桌。

  他们坐的位置极佳,一边可以观赏外面的夜景,另一边可以看到一楼大堂中间的台子,上面有个说书人在说书。

  大夏按时间点来划分,有早市、日市、夕市和夜市。但一般是不开夜市的,只有大年初一一直到上元节,也就是正月十五才会解除宵禁,开夜市,昼夜不歇。

  所以此时外面的市场摊子店铺之类的,基本都关了。

  不过还是有少数人在走动,逛花街的,上酒楼的,呼朋引伴。

  叶君书给李玙倒了杯热水,温声问道:“阿玙,你以前来过永城这边吗?”

  叶君书这么多年,去过的地方不多,也就从老家丰城县到雍州到上京经过的地方,基本停留得不久。

  现在还算上从上京到晋江之间的地区。

  “来过一两次,不过都比较匆忙,对这里不是特别了解。”

  “没关系,我们明天可以好好逛逛,晚点问问小二这边有什么特产或者受欢迎的东西。”

  “嗯。”

  叶君书和李玙随意聊着天儿,这时,外面传来一声声叫好,还有拍掌声。

  两人的注意力不由被吸引过去。

  刚刚一直没有注意听,说得什么这么热闹?

  叶君书一直对这里少有的娱乐消遣,比如唱戏、说书没多大兴趣,但此时却有了几分兴致。

  下方说书人的小童接了打赏后,正要离开,听客却听得意犹未尽,纷纷起哄着再听一段儿。

  因在场客人打赏十分丰厚,说书先生犹豫了下,便站回台上,“既然众位听客如此捧场,老朽就再说一段,不知各位想听什么故事?”

  “听新颖一点儿的。”

  “对,《桑三娘》《醉花伶》听了这么多次,该换换其他的了!”

  “故事一定要够精彩!”

  说书先生捋了捋胡须,随后笑言:“那老朽就说一段传奇爱情故事……”

  接着往桌面一拍醒木,便开口说道:“话说在前朝年间,有一祝姓地主,人称祝员外,生有八子,前七子皆是小子,幺儿为哥儿,名祝英,从小受尽宠爱。

  祝英不仅生得美丽大方,而且非常聪明好学,然而……遂扮作爷儿的样子,化名祝英台,前往书院求学……”

  叶君书听着听着,怎么觉得这么熟悉……

  这不是他提供故事梗概,给耀良师兄润色写成的话本故事吗……

  异世版本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啊!

  想不到几年下来,耀良师兄的话本都红遍大江南北了。

  连相隔十万八千里的永城都有了他话本故事的传说。

  叶君书真心为耀良师兄高兴。

  听到是耀良师兄的话本,叶君书更是有兴致听下去。

  不管怎么样,他都要支持支持啊!

  因此,再有小童上楼来求打赏,叶君书直接给了一两银子。

  这在几个铜板几个铜板打赏的盘子里,十分显眼。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正听到精彩处,就听到说书人一拍醒木,说了一句结束语。

  在场的听客一阵抱怨,怎么突然就没了呢!

  他们还想继续听,说书先生却是怎么也不肯再说一段了,只留下下一次来说书的时间,然后带着小童离开。

  叶君书听得意犹未尽,其实听说书也挺好听的嘛!很引人入胜,他都被带入故事情节去了。

  李玙见叶君书听得兴味,便道:“明晚我们早点回来。”

  他虽然不爱听,不过他大哥这段时间爱看话本,还给他推荐了基本看,大多数是叶良居士的,说书人说的也是叶良居士的其中一本。

  因为他大哥有段时间爱拉着他讨论故事情节,李玙也抽空翻了翻,大概知道一点。

  没想到叶君书也爱这个,李玙松口气,刚好,以后大哥有聊天对象了,他不用再勉强自己看话本了。

  叶君书完全不知道李玙心里已经将他和自家大哥凑成有共同话题的合适聊天对象了,他笑道:“没事,我们按步调来,我听不听都无所谓。”

  他从心里支持耀良师兄就可以了。

  他们点的菜早已上完,叶君书没吃几口,李玙似乎也没怎么吃,桌上的饭菜都没怎么动,此时已经冷掉了。

  叶君书歉意道:“要不我们再叫几个菜来?”

  李玙摇摇头,“不必浪费。”他在边关时,别说冷透的食物,更难吃的都吃过。

  叶君书想想也是,这么好的饭菜浪费了可惜。但也不能吃那么冷的啊,伤胃,对身体不好。

  于是叶君书叫来小二,让他们将菜拿回厨房去热一遍再送过来。

  显然叶君书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人,小二并不觉得惊奇,而是迅速带人将菜端回去,殷切地说了句:“客官稍等片刻。”然后就退下了。

  旁边还有一壶酒,叶君书便给李玙倒了一杯,再给自己倒一杯,“喝一杯?”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4/7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