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之大时代 作者:小鱼叉(上)【完结】(48)

2019-05-17  作者|标签:小鱼叉 重生 强强

  六人乘坐出租车顺利到达了酒店。大会明天早上九点正式召开,他们有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自由活动。

  李铮一到酒店房间,就在里面睡了个昏天暗地,五天四夜的连轴转,哪怕这个身体再年轻,他还是有一种吃不消的感觉。

  当他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门缝里有一张徐明生他们留的小纸条。

  说他们五点多的时候敲过李铮的房门,但一直没有回应,就先出去吃饭了。

  八十年代的日本,是其经济达到最巅峰的时候,日本以美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接近美国一半的GDP。同时八十年代初,中日关系正出于蜜月期,1980年日本政府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民众对华亲近感达到历史最高峰为72.7%,首次超过了美国。

  七八点的时候,日本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李铮摸摸肚子,他有点饿了。

  从酒店出去,他打车直奔银座,李铮上辈子来过日本不少次,对于这里一些有年份的老店还是十分熟悉的。

  他记得银座不远处的拐角,有一家极好吃的鳗鱼饭,鳗鱼软糯入口即化混着牛油果,让他记忆深刻。

  只是没想到,他鳗鱼饭还没吃到呢,就再次遇见了熟人。

  陈安邦和他的几位同事大包小包地从银座不远处的百货商店走出来,面带笑容。是了,这个时候出国开会的一大好处,就是能批下不少外汇,从国外买些实用的小电器回去。

  华国人的购买欲望和他们的学习能力一样,是刻在华夏儿女的骨血里的。

  “小陈啊,别难过嘛,下次还有机会的。”一个年纪略长的学者拍拍陈安邦的肩膀说道。

  “是啊,下回有机会的。”陈安邦话虽这么说,但脸上的失落实在难以掩饰,毕竟八十年代,出国一次是多么得不容易!

  李铮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上前去。

  “你们好,请问需要帮忙吗?”他用的是标准的北京话。

  中国学者在异国他乡,突然听到北京话,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转过头来,看到李铮,孟教授犹疑地问道:“你是华国人?”

  李铮点头,“我是海东省深市的,我外公是北京人,所以会说一点北京话。”

  一众教授闻言笑开了,他乡遇故知实在是开心的事,哪怕这个故知看起来年轻了点。

  “哈哈哈,海东省的?我老家也是海东省的,广市,算是老乡了!”孟教授笑眯眯地说道。

  李铮莞尔,他再次重复道:“需要帮忙吗?或许我帮得上。”他觉得,自己或许可以帮助华国早一点引进一条完整的先进的药物生产线。

  几位教授学者自然不认为李铮这个年轻人能帮上什么忙,孟教授随口说道:“小陈啊,想要一台收录机给他老婆学英语,但是外汇不够啊。”

  李铮一愣,外汇?是了,那时候出国的外汇都是按人头定额分配的。

  李铮环顾四周,在百货商店不远处的平房上看到了一面画着日币符号的旗子。

  “我或许可以帮忙。”李铮笑眯眯地说道。

  在一众教授惊异的目光中,他领着众人向挂着旗子的平房处走去。

  “哎,我们不会是遇上骗子了吧?”有学者轻声说道。

  “不会的,我们浑身上下有几个子?有也已经花光了。而且那小年轻京话挺溜的,我们不能怀疑自己的同胞。”

  一种教授带着疑虑,跟着李铮到了平房门口。

第41章

  李铮径直拉开门去, 这是一个很小的店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低矮的长方形桌子, 后面是榻榻米,一个干瘦的日本老头斜靠着桌子, 见到李铮一行人进来, 脸上挂上了礼貌的笑容。

  “麻烦换成日币。”李铮拿出十张印着本杰明.弗兰克林头像的美元。这种民间兑换机构为了预防风险, 只接受国际主流货币。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不管是华币还是香江币都不在主流货币之列。

  日本老头略带诧异地看了这个年轻的小伙子一眼,“现在美元对日元的汇率是100:2100左右,一千美元,我能给你20000日元。”

  李铮点头, 民间兑换不比官方自然要有一些利润,1000日元不过42美金, 不算贵。

  老头子见李铮同意, 笑呵呵地将一沓日元交到李铮手上,他看了一眼李铮身后华国学者们提的袋子,开口道:“你们要买小电器是吧,其实用不着去银座, 那里租金贵, 东西价格也就上去了。我跟你们说呀,从我这出去, 一直往东走,然后在第三个红绿灯拐弯,那里有个专门卖家电的市场, 价格便宜不少的。”

  李铮愣了一下,勉强听懂了老人表达的意思,“谢谢您了,老人家。”他客气地道谢。

  老人摆摆手,“客气了,本地人都知道的事。”

  李铮帮老人拉上门,转过身来面对一众华国学者。

  华国学者们的面上有些难看,刚刚听得懂日文的同事替他们翻译了老人的话,使得这些老教授们买到心仪电器的好心情一扫而光。

  八十年代普通大学教授的工资一个月不过五六十块钱华币,相当于700到900日币,他们这次出来除了国家按人头拨下来的外汇外,私下还拖了不少关系将家里的积蓄换成日币。他们手上现在拎的这些小家电往往是一个家庭几年的积蓄。

  现在有人告诉他们买贵了。这些教授的心情自然好不到哪里去,但出于学者的清高以及顾忌国家颜面,他们做不出将这些东西退回去的举动。

  李铮摸摸鼻子,自己似乎不小心破坏了一众老前辈的兴致。

  因为有李铮在场的缘故,孟教授一行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情绪。陈安邦略带为难地看向李铮,“小同志,我可没那么多钱换你的日币。”

  李铮丹凤眼弯成好看的弧度,他指了指陈安邦手上的手表,“拿这个跟我换就行。”陈安邦手上的手表,做工精细但样式显得有些土气,白色微微泛黄的表盘上方有“五星牌”三个小字,表盘中央则写着大大的“华国制造”四字。

  一九五五年,在华国天津诞生了第一支华国人自己制造的手表,“五星牌”手表。一九五七年五星牌正式改名“五一牌”。

  在后世的玩表界,五一牌手表的价格已冲破六位数,而只有短短两年寿命的五星牌手表更是有市无价。李铮要这块手表自然不是为了收藏卖钱,只是他看到‘华国制造’四个字有些感触,想留在身边做个纪念罢了。

  陈安邦张了张嘴,这手表约莫有三十年了,还是他爸戴下来给他的,若不是生活实在拮据,他早和同事一样换个上海牌戴戴。

  “小同志啊,这不值几个钱的。要不这样,我给你打个欠条……”说到这里,陈安邦自己都说不下去了。

  “算了算了,不买了。我让她自己看看书就成,不用什么收录机了。”陈安邦摆摆手,好似毫不在意地说道。

  “华国制造的第一批手表,对我来说,它的价值比这沓日元要高得多。如果它对您没有特殊意义的话,我请求您将其换给我。就当在身边留个念想。”李铮的声音不高,但听在一众华国学者心中,却难掩震撼。

  孟教授深深看了李铮一眼,“小陈啊,你就和他换吧。小同志是个有心的。”

  陈安邦虽还是有些不好意思,但看着李铮认真的表情,最终苦笑着将手表解了下来,“若以后到了华国,你可以到华清大学来找我,我把钱还给你。”

  李铮接过手表,直接将其戴在了自己的手腕上:“随时欢迎您来赎回自己的手表。”

  换了外汇后,李铮没有跟着华国学者一起去家电市场。人与人的交往讲究循序渐进,太过殷勤反而不美。

  “咕咕……”李铮的肚子忍不住声响,他揉了揉自己的肚子。

  鳗鱼饭啊鳗鱼饭~

  翌日,李铮一行六人坐着酒店的车到了大会会场门口。

  徐明生熟门熟路地带着众人穿过大厅,来到一扇用日文英文双语写着“亚洲生物制药大会会场”的大门前。

  “进去吧,我们的位置应该在第一二排。”徐明生笑着说道。

  李铮跟着众人穿过大半个会场,目光扫过已经坐了人的座位,突然与一个惊愕的目光相接,李铮礼貌地对孟教授笑笑,孟教授张大嘴巴看着李铮路过他们的座位,走到前面两排坐定。

  “老何啊,你看看,那个小同志是我们昨天遇到的那个不?”孟教授连忙杵了杵何教授的手。

  何教授站起来时,正好看到李铮坐下。

  “哎?还真是!真是昨天遇上的那个海东省小伙子!”何教授肯定地说道。

  一众华国学者面面相觑,陈安邦轻声道:“那是香江大学的位置吧。”

  香江……一阵难言的沉默在众人周围蔓延。这个名词,在华国人心中总有着别样的地位。

  过了许久,孟教授才开口道:“邓首长说了,香江一定会回归的!”

  “是啊,是啊,香江一定会回归的!”

  “那个小同志啊,身在香江不忘祖国,有这样的人在,何愁香江不回来啊!”

  另一边,徐明生看着大会流程安排,轻笑道:“是伦敦大学的理查德啊,他前年提名了诺贝尔,没想到大会邀请了他做嘉宾。”

  同属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统治下的高等学府,徐明生和理查德打过不少次交道。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8/6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