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君(穿越 三)【完结】(60)

2019-05-16  作者|标签:

如果说这是一场毕业考的话。卢恒就属于天赋型选手,而且家中颇有门路。崔景深属于全能优等生。楚昭这个废材,因为得到了两位的帮助,连系统这个金手指都没用上,就顺利过关。

楚昭刚才的一番话已经让这群世家里的鸽派放了一大半的心,而且楚昭在此轮面试中,答题思路清晰,语言表达能力突出,简直可以打满分。老头子们都表示佩服佩服,十分满意,这种结果,自然也叫暗地里的某些人扼腕叹息。

谢晋欣慰地笑了起来,但是他依旧没有放开楚昭的手。死神的脚步已经在窗前徘徊,谢晋却还有许多事情没有交代,他急促地喘息着,说道:寄奴说的对如今皇帝将北疆大营和玄武营都留在京中,北疆空虚,我只怕犬戎世子殿下,答应我,如果犬戎南下,你一定要亲率大军迎击,我们几家都都会倾全族之之力支持你的。世子也也可以在这一战中彻底收拢军心民,这一战不可避免,我我只怕小人作梗,世子殿下切忌要记住帝王之策是堂皇正道,奇谋只能作为辅助,争夺天下的时候偶尔为之,可是总揽全局之时却不能总是剑走偏锋,否则就有大的祸患那些寒门儒生里,如果有谁巧言引引诱你,寄奴一定要杀一句话再次将四大家族往小外孙的船上拉,谢晋对楚昭,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老友,该服药了。乌见禅师送上一盘丹药。

谢晋吞了一粒金丹,似乎来了点精神,被谢南扶着坐了起来。老头子根本吃不进东西,只靠着参汤和丹药吊住性命,其实已经相当虚弱了。

楚昭注视着谢晋枯瘦的手臂,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他知道,谢晋最后这几年,完全是因为放心不下自己在挣命。

喘了一会儿,谢晋继续道:祖父的钱物,给寄奴和那两条小牛均分。至于你外祖母和母亲的陪嫁,全都留给寄奴。卢氏那里,虽说一日夫妻百日恩,她若是太过分,你也不必过于退让。若用孝道压人,寄奴可去寻莲花庵主持求助,我与她已经打过招呼。

交代完,可能是那粒金丹起了作用。谢晋虽然行动困难,却饶有兴致的让楚昭把他扶起来,用一片没有香味的香皂花花瓣洗手。

洗完手,谢晋还低声打趣楚昭:外祖也算是享享寄奴的福了。说完,谢晋还笑着环顾四周,吩咐要给自己的陪葬品尽量简薄,但是香皂得来一打。

吩咐完,谢晋用极其低微的声音命令身边的几位老家人把他放进一张软榻之中,抬到正堂的上方。

接下来,便该处理谢家的家事了。

楚昭跟在谢晋旁边。妻子卢氏,大房儿媳王氏、楚氏,孙儿孙女以及侍妾庶子管家等一大帮子人,则屏气凝神地站在他的下面。

当是时,天地间都洒落着一层清辉。谢晋便当着谢家众人的面立下遗嘱。

这个睿智的老人,终于放心地交出了对谢家的掌控权。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不仅立下了遗嘱,而且坚持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亲自宣读,命令谢家人都需听楚昭的命令,若有违抗者,家法伺候。这一点大大出乎卢氏的意外,也叫她打着孝道名头压制楚昭的计划再也进行不下去了。就算卢氏在后宅享有尊荣,但是谢家得跟着临淄王走,而这个家,到底还掌在谢棠和谢棣手中的。

几位大长老走出来,对着楚昭下拜叩首。

谢棠和谢棣也奔出来,拉着谢晋的衣角大哭。

谢晋虚弱地笑道:好孩子,谢家这副重担就交交到你们肩膀上,祖父祖父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似乎看到什么渴盼已久的事物,谢晋安然地闭上眼睛,微笑着叹息道:阿蘅,阿蘅,你终于肯来见我

一个我字还没有说完,死亡已经攫住了这位智者,他的手无力的垂落下去。

外祖楚昭等人忍不住大哭起来。

可是这一次,无论孩子们怎么哭号,都不会有一道睿智的目光注视着他们,如同一座大山般矗立在前方,替谢家庭院里这些玉做的小树苗遮风挡雨了。

第八十九章

临终之时,晋传王入内,议屯田之策,遗命葬于故土,旋即御风而归。王乃亲服齐衰,与谢棠谢棣并谢氏诸子扶灵归,会葬者十万余众。谢家阖门守孝,不交当世。

时谢铭守玉门关,恰逢犬戎扣边,力战而亡。

谢氏满门可称忠孝贞廉,世家无出其右者。

《史记谢世家》

谢晋过世了,楚昭要守齐衰之孝。穿上粗麻布丧服,服一年的丧。

礼法废弛的年岁里,盗墓成了行业,贵族中也有这种爱好的人,所以谢晋遗言要薄葬,无施苇炭,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合古涂车。嘴里不含珠玉,身上也不穿玉襦。就是为了防盗墓。

虽然是薄葬,然而谢晋的丧事还是办得轰轰烈烈,建业中直发前来会葬的人就达到了十万。

因为前夜陈参的一席话,以及谢晋临死前的提醒,楚昭忽然想起线报里传回来,说喻王身边的首席谋士就姓周虽然天下又不止一个姓周的,但是这样多的巧合撞在一起,就很难再用巧合来形容了。

鉴于此,楚昭找到来参加葬礼的王震升,请他尽快回北边,镇守北疆。同时也让暗探尽出,多方打探边疆形式以及北汉动态。

听完楚昭的请求。王震升哑声道:喻王也好,今上也罢,王家与太祖有过约定,决计不会加入皇族的内耗之中。但若是犬戎入关的话,却又另当别论,世子殿下大可放心。谢晋被王震升视作唯一的对手和朋友,他的死自然对老王将军打击不小。

楚昭微微点头:如此便有劳世伯了。

王震升道:何必这样客气。我王震升可不是不识大体之人。王家这么些年戍卫边疆,也是为了大楚能够安定,百姓能够少受些苦。王爷这些日子做的事情,解决瘟疫,安定民心,救民于倒悬,对于大楚实在是鞠躬至伟

还没等楚昭想清楚该谦虚还是该大方接受,就听见老王将军继续道:不过,小王爷,边关苦寒,我听麾下的军需官说,你名下的布坊里做出来军装,穿上精神又暖和,可惜只供应黑骑军。你王伯可是要带兵北上,贤侄能不能通融一下。再有,听说黑骑军的刀剑也出奇的锋利,唉,南边的刀剑和蛮人的一拼刺,多有断裂的,如此途耗兵力,难免叫人心痛。贤侄你说是不是。

一个二个都盯着黑骑军的装备,庸俗不庸俗?楚昭觉得自己对世家的固有印象完全都被打破了。不过大家既然都在一条船上,楚昭也不是一个小气的主公。没有说又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的。卖军需给王家的兵马,多少也是一笔收入。

见楚昭点头答应,王震升才迈开大步,端着一副高冷不近人情的范离开了。

看着老头子的背影,楚昭不由摇头笑了。

就个人而言,楚昭虽然并不信任世家,但是对世家也没什么恶感。倒也不全因他被世家养大的缘故,还有其他考量在其中。

首先,作为中央和地方唯一成形、具有组织能力的政治家族,实际上在封建社会中具有政治支柱作用。到清朝,中央集权到了顶峰,而封建制度也走到了末世。世家被打击得一阕不振,自称奴才,依然少不了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纨绔子弟,少不了把持朝政一手遮天的权臣。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60/6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