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乡多宝玉 (将军攻X书生受)+番外 作者:英渡(下)【完结】(51)

2019-04-27  作者|标签:英渡 情有独钟 豪门世家 宫廷侯爵

沈砚捏着他耳珠,闲闲道:“阮桐制的,他整天鼓捣这些东西,我屋里、车上全是他放的瓶瓶罐罐,干什么的都有。”

萧索自惭形秽,耷拉着脑袋说:“我什么都不会。”

“状元公什么都不用会,自有人来帮你做。”沈砚密密匝匝的吻落在他脸上,“以后我负责宠你,你就负责恃宠而骄。”

第124章 不会有事

逆书案案发没有两日便搁浅了,御史台与刑部在朝堂上争执不休,皇帝不好忤逆群臣之意,亦不好偏帮其中一方,心内更有几分踌躇,因此下令再议。

两日后,大理寺卿卫岚上书,言称此案事关朝臣清白,原该由御史台审理,但如今牵扯到都御史,御史台理应避嫌。

按惯例,御史台回避的案子应当移交大理寺审理。况且律法明规,流刑以上案件皆上报大理寺。刑部一向只管复核与定法,除非皇帝格外降旨,从不直接参与审案,所以无权过问此案。

沈砚在朝中煽动不少武将附和——如今正是战时,皇上也不得不格外看重他们些——兼之卫岚的理由无懈可击,张云简虽口口声声说案子最早是他们所受理,但终究还是未能争过大理寺。

程池转去大理寺监牢后,刘思文匆匆赶去了将军府。

彼时沈砚正与萧索在一处吃晚饭,见他来先招呼他坐,又收拾过残席,方道:“我已和卫岚打好招呼了,今夜便过去。你来得正好,和我们一道去。”

他本不愿带萧索去,奈何后者不肯,非要同去,沈砚的棉花耳朵禁不住他两句好话在旁边一求,只得答应了。

出门时管家送上一只包袱并一只食盒,沈砚直接给了刘思文:“这里面是几件衣裳和一些吃食,还有些伤药,你拿给他罢。大理寺的监牢毕竟是关平民的地方,衣食皆不如你们御史台的,你带了去,他必高兴。”

他说着眨了眨眼:“锦上添花小人多,雪中送炭君子少。”

萧索不禁瞥了他一眼:“你竟还知《增广贤文》。”

“听别人说的。”沈砚揽着他靠在车厢壁上养神,丝毫不避讳刘思文在场。

萧索微微尴尬,不过想来刘思文早已见怪不怪,也不多掩饰。只是他此刻与心上人不得相见、心急如焚,自己两个卿卿我我似乎太点眼。萧索便不顺着沈砚的意思,向外挪了挪。

沈砚凝眉睁开眼,见他的神色,心里了然,只得没趣地收回手,带着几分烦躁催十一快些走。

马车疾驰如飞,不多时便已抵达大理寺。

此处在西城角,背靠青山,前面一排排高门大户甚是安净,两旁树冠遮天,街道平整宽阔,四周毫无人烟,蹄声在安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沈砚当先下车,将萧索抱下来,给他披上一件暗花斗篷、戴上风帽,道:“咱们悄悄来的,别暴露了身份。”

萧索一张脸藏在宽大的帽檐下,轻轻点了点头:“嗯。进去吗?”

沈砚吩咐十一将马车停到不显眼的地方去,带着二人从高阶旁边的角门进去。那里早有两个寺丞奉命等候,见面揖揖手便引着他们往狱中去。

沈砚说的不错,此处的监牢的确不比御史台的精致整洁,却也没有刑部的巍峨y-in森。萧索一壁向里走,一面打量四周,见两排的监房大都空着。

“牢狱不兴,可见我朝风清气正。”他在沈砚耳边低声说。

沈砚自然知道,大理寺关押的皆是重犯,所犯之罪即便不死也要充军。这监房空空,并非是风清气正,而是刚入了秋,一干人犯都斩的斩、流放的流放了。

不过萧索胆子小,这话他是不会说出来徒惹他心慌的。只是他不说,不代表刘思文不会说。他还未来得及使眼色,内情便泄露了。

萧索垂着头未作声,牵着沈砚的手却隐隐颤抖。旁人大约都以为他是怕,其实除了怕,他更有许多怅惘之情。

说不清,道不明,这样的事,总会令人压抑。

沈砚手从斗篷里伸进去,暗暗搂住他腰身,紧紧手,给他一个“安心”的眼神。萧索报以一笑,不必多言。

狱差行事透着大理寺的一惯作风,亦是卫岚的一惯作风,从头至尾未出一声,只是默默给他们引路开门,随即躬身退了下去。

程池正在角落里睡觉,安然若家中高卧。刘思文进去惊醒了他,二人目光相接,一时都不知如何开口。

沈砚急着问案子,上前一步打破他们之间的僵局:“程学士,可还记得我?”

程池一顿,不慌不忙地翻身下地,整整衣服拱手道:“见过将军。”

“不必多礼。”沈砚摆摆手,坐在桌边,“你坐,我就是来问些事儿。”

程池不敢坐,奈何沈砚执意不肯,便倚着床边坐下,道:“将军有事,但问无妨。”

“你应该猜到我要问什么了。”沈砚回头示意两个寺丞躲开,拉着萧索垂在身边的手说:“此案究竟是如何,只有你最清楚了。张云简如何问你的,他手里究竟有何证据?”

程池冷笑道:“此案原是莫须有,那本《岁和文集》从前本是千金难求的著作,读书人没有未听说过的。若说这本书是逆书,那天底下都没有好书了。不过是有心人污蔑,想要拿这个做文章,反而带累了老先生一世清名。说起来此事还与将军有关……”

“与我有关?”沈砚打断道。

程池颔首说:“将军可还记得,当初您在弘文馆里打了的那个儒生?”

他话一出口,萧索瞬间恍然:“是杨维举,是他做的这些事?”

“他倒没有这么大的本事,不过他自从被赶出弘文馆后,听说过得甚是潦倒。他心里有恨,又无处报仇,恰好听说当日沈将军在谢大人府上祝寿时和张云简起了争执。他便投到尚书府去了,也不知在里面商量了什么事,出来便嚷那本《岁和文集》是逆书。此次案发,他便是首告之人。刑部明面上也是因他的检举,才调查此案的。”

程池叹了口气,又道:“原本那书是藏在文渊阁里的,但那日言大人来,说里面有篇文章,曾提到过一种很是稀奇的药材,命下官取来给他查看。他看过后便将书一道带走了,为此,又牵连了言大人。”

沈砚起身踱了几步,负着手问:“言浚要查的药材,可是千尾萝?”

程池还未答,萧索先道:“你不是去见过他了,难道不知他为何拿走书的?”

“他不肯说。”沈砚不由得唏嘘,“我去的时候,他正在家画竹子,一幅又一幅,也不知有什么好画的。弄得胡子拉碴的,就知道喝酒。”

程池接道:“言大人是无辜受累,那本书也无甚不妥之处。否则流传这么久,在皇家藏书阁里也放了这么久,岂会到现在才被定为逆书。刑部也知道这一点,他们将下官带去后,威逼利诱、刑讯逼供,要下官做假供词,说此书被当时修缮的几个人篡改,记录了大量的逆言。”

“大人当然不会答应。”萧索温言说。

程池一哂:“他们的意图太明显,无非是想诬陷当日参与修书的一干人。”又道:“杨维举还有个叔父,就是崇文馆里的杨老师傅。此人倒还正直,大人可以去找他,或许能破杨维举的证词。”

“多谢,我没什么好问的了。”沈砚已了解前因后果,拉着萧索出门,将地方留给站在角落里久久不动的刘思文。“你们两个聊罢,不必着急,我们在外等着。”

程池想道谢,看了看面无表情的刘思文,终于未能说出口。

他们顺着走廊,到对面房舍里暂候。萧索见嵌在青石墙壁中的门是铁制,心里便有三分预感,进去一看果然是刑讯室。

上首一张矮桌,下面放着几个蒲团。四周墙壁上挂满各色刑具。对面气窗下搁着木架与枷锁,地上还有盛满水的木桶和堆满炭的火盆,旁边赫然两把铁钳。

萧索又想起当初在刑部,他因抗拒张云简,被他拔去指甲一事,不免打了个寒噤。

沈砚觉察出不对,忙问:“要不咱们出去,走廊上等着?”

“还是在这里罢。”萧索盘膝坐下,靠进他怀里,“这里清净,外面能听见他们两个说话,太碍事了。”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51/9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